12月28日,由广东省社会管理研究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和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治理现代化”学术会议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来自省内高校专家学者和学生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彭未名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传添教授代表大学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此次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治理现代化”这一前沿课题,紧扣时代脉搏,响应国家重大需求,体现出与会者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强烈的使命感,期盼各位专家学者凝心聚智,高瞻远瞩,深入探讨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后,他简要介绍了各主办方的发展历程与成绩。
何传添致辞
主题报告由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涂斌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陈天祥教授作题为《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报告。他深入浅出地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随后,他从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提出科技体制改革应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陈天祥作主题报告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桢桢教授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案例》的专题报告中,以“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项目”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挑战和主要方向,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减负、增效、创新提质的经验做法。
王桢桢作主题报告
暨南大学李伟权教授在《新质生产力与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对乡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分享了乡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方法,并结合新质生产力与乡镇高质量发展案例,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促进乡镇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李伟权作主题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彭未名教授作题为《以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报告。他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新’向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三个纬度分析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彭未名作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嘉宾发言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治理现代化”这一核心议题,集思广益地贡献理论和实践智慧,从新质生产力的学理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治理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与体制改革、新质生产力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等角度出发,积极建言,呈现了一场丰盛的思想交流盛宴。与会人员表示此次会议主题突出,内容聚焦,为大家展示了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为与会人员带来了新的理论思考和学术灵感。
合影